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七月书城 >> 宋耻 >> 第201章 第一百七十八节 淮引(2)

第201章 第一百七十八节 淮引(2) 2/2

在为国为民一事上辩不下去之后,言官们开始转向技术层面。赵鼎派说钱引是善政,可以帮朝廷得到财源;吕颐浩派说淮引更好,既让老百姓喜欢用,还比钱引能在江北得到更多的财源。

方法就是江北的官府,包括开封大都督府用淮引充作军费,就不会有人遏籴了。不仅不会遏籴,有的是商人千里迢迢往开封送粮换淮引。至于吕颐浩的财政困境,则可以用借债来缓解,晏湲认为可以借到一百万斛(石)淮引不成问题,比朝廷给吕颐浩的三千万缗钱引更有价值,还不会让老百姓拒绝。

双方围绕着钱引和淮引的利弊,逐条逐条的辩论。

其实两种票据的差别不大,淮引无非是跟粮食和食盐挂钩,对于绝大多数并不会去官仓兑换粮食和食盐的老百姓而言,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种稳定的货币罢了。钱引以信用为保证,强制老百姓使用,其实也没多大区别,只要能维系好信用,是能够通行的。否则两宋的金融体系早就崩溃了,但他不但没有崩溃,还比其他国家发展的都好。但这只是相对的,并不是宋朝玩的好,而是其他国家更烂而已。

钱引的滥觞,早在蔡京执政时期,就出现了大问题。蔡京第一次执政,面对的也是匮乏的财政问题,宋徽宗欠了一屁股债,被商人堵门都是小事,中枢、地方普遍无钱可用才是大问题。

蔡京一开始也采用滥发钱引的做法,结果搞的钱引破产,民怨沸腾,蔡京也因此下台;第二次执政后,蔡京就知道钱引不能那么玩,开始谨慎起来。将钱引的发行量限制到125万贯,流通区域限制于四川、陕西、河东地区,到了宣和年间,才遏制了钱引的贬值现象。可惜靖康之乱,将这种好势头终结了。

蔡京都玩不转的钱引,南宋这些文官其实也玩不转。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半壁江山要开支比原先大得多的支出,不滥发怎么办?

李慢侯印藩引当然让朝廷顾忌,但当时不是李慢侯一个人在弄,张俊弄的更早。朝廷给不出军费,张俊当时驻扎在婺州,想出了一个办法,印了一种叫见钱关子的凭据。张俊在婺州募集军饷,商人缴纳现钱,换取等值的见钱关子。商人们可以在临安的榷货务换取现钱或茶引、盐引。

因此当初朝廷每次对李慢侯印藩引不满的时候,李慢侯都说这是军票,其实指的就是张俊印的关子。

钱引能够通行,自然是有限制措施的。许多都是蔡京在错误中总结摸索出来的,比如限制规模,一年印一百多万贯;还有换界制度,钱引一界是两年,到期作废。但如果完全作废,钱引也不可能被人接受,因此有换界制度,到期之前,老百姓拿旧引换新引;还有称提制度,当钱引贬值严重,朝廷可以拿出现金兑换钱引,保证钱引的含金量。

但这些制度,都是用来保证钱引信用,可在不同人手中,不同目的下,制度是不可能得到贯彻的。

首先限制措施就被突破了,南宋印的钱引数量已经不能用一百万贯来限制,一千万贯都打不住,过量的钱引必然贬值;换界也被当成了另一种敛财工具,老百姓拿旧引换新引,是有手续费的,官府可不承担这种成本,这种以旧换新的费用,叫做贯头钱,越收越高;保证信用的称提,也变味了。官府拿出现金定出一个汇率来兑换钱引,目的是为了稳定钱引的币值,结果官府兑换的时候,市价已经很低,他们定出一个比市价更低的兑换比例,结果反而助长了钱引贬值。

这些文官玩不好之后,就动用权力强制。印钱引的最大原因,主要是铜钱不足。他们限制老百姓储存铜钱,规定平民之家最多只能储存一万贯铜钱,官宦人家最多可以储存两万贯,试图将铜钱逼入流通领域,让钱引成为储存货币;为了对付老百姓隐匿,就祭出了鼓励告发这种邪恶手段。

为什么不多铸铜钱呢?

因为成本太高!

在南宋低效腐敗的管理体系下,铸造一千文钱的成本高达两千四百文,所以赵构才不断废除各地的钱监,停止铸钱。

印钱还能印赔?南宋就是!

李慢侯在扬州印的藩引之所以稳定,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有粮食和食盐做保证金,其实是严格执行了那些制度,有数量限制,也会动用粮食、食盐来收取过多的藩引,杜绝过度编制,甚至抛售铜钱稳定币值,而不是利用这些手段搜刮。

双方围绕钱引和藩引问题,争吵了好几天之后,双方都累了。赵鼎派开始怀疑这些藩引是否真的在扬州官府手里,哪怕他们拿出了所有的账簿。

最后吕颐浩和李慢侯做出了担保,表明这些就是扬州官府再管这才让赵鼎派没有话说,同意了吕颐浩要用淮引递解军费的建议。

问题是吕颐浩为什么会支持淮引呢?李慢侯真的放弃印刷藩引了?

喜欢宋耻请大家收藏:(www.qysc.net)宋耻七月书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宋耻最新章节 - 宋耻全文阅读 - 宋耻txt下载 - 狂人阿Q的全部小说 - 宋耻 七月书城

猜你喜欢: 全职高手恰似寒光遇骄阳超级神基因同桌凶猛转生眼中的火影世界轮回乐园放开那个女巫从红月开始大主宰回到过去当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