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七月书城 >> 明末之伟大舵手 >> 第252章 黑胡椒

第252章 黑胡椒 2/2

产量小,需求大,这个缺口靠什么补上?靠进贡和进口,熟悉宋朝经济史的朋友都知道,其实进贡也是进出口贸易的一种,只不过打着进贡的旗号,比较容易满足中国帝王的虚荣心罢了。从北宋到南宋,甚至从唐朝到大明朝,中国人消费的胡椒主要都来自于东南亚,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地。

早在汉朝,华夏就从海外进口胡椒了,彼时海运未兴,进口胡椒得走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商旅匆匆,关山万里,九死一生,运输成本更高,胡椒也就更为贵重。

“椒房”一词是从汉朝流行起来的吧?它一般用来指代后妃的宫殿,其中的“椒”就是胡椒(有人说是花椒)。皇帝给后妃装修宫殿,用胡椒面儿涂抹内墙,故称椒房。为什么要用胡椒面儿?因为它香,而且贵重。必须足够贵重,否则不够资格涂抹皇帝他老婆的窝。

宋朝海运极发达,外贸极繁荣,胡椒大量运入国内,自然不会再像汉朝或者中世纪欧洲那样稀缺了,但是在乡村,它仍然是罕见食材。就拿南宋时期的浙江农村来说吧,老百姓平常不舍得吃胡椒,只有贵客上门,才有可能地往汤碗里放几粒。

到现在,胡椒都是贵重食材,因为它便于保管储藏,被许多人视为硬通货,唐代承相元载,被抄家时抄出六百石胡椒,被视为惊天巨贪,但若是米柱的时代,则是胡椒贩子,随时破产那种。

胡椒在产量小,需求大,单靠进口,怎么也弥补不了这个巨大的差距,所以胡椒的价格就是在快速的攀升,运输成本高,胡椒也就更为贵重,在国朝永乐时期,皇帝经常用胡椒发工资的。

当年郑和七下西洋,运回大量物资,记载三佛齐胡椒每斤卖0.01两,郑和收购来运到大明后,则以每斤10—20两的价格卖出,这尼玛直接就是1000倍到2000倍的利润啊!

郑和的船队带回来的主要货物是胡椒和苏木,以郑和庞大的船队只要运回1000吨胡椒,就可以获得2000万,4000万两的巨额利润。

郑和跑了整整七趟,把大明的仓库里堆满了各色好货,至于胡椒,每年几千吨地买,以至于“充溢库市”。因此国家把胡椒当钱用,作为支付给文武官员的俸禄,而这些胡椒一直到成化七年(1471年)才用完,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时人评价为“不扰中国之民,而得外邦之助”。真是何其高明!

在大明官场和仕林,一直说郑和下西洋光赔不赚,只是给朱棣捞面子,其实都是扯淡!

郑和下西洋,建立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让大明朝富到流油,明朝永乐时期姑且不说永乐大典、永乐大钟、疏运河、建北京,修故宫、造武当建筑群,哪个个不需要大把的大把银子?

单只说五扫漠北,朱棣动用的可是50万大军和几百万民工的豪华阵容,对比一下明朝后期,“万历三大征”每次只能出动几万人,万历就哭穷,崇祯更是穷得象丐帮帮主。

其实永乐成祖干的事和汉武帝、隋炀帝差不多,甚至永乐更过分一些,然而,为何结果如此不同——汉武帝打匈奴,可是把国家打穷了的(天下人口减半,民生凋敝),隋炀帝直接把国家打没了,而永乐干了那么多的大事,为什么国家依然富裕,甚至搞出了永乐盛世?就是郑和为他搞回了这么多银子。

当官的和仕林中人为何抹黑,还不是因为这太监赚回了这么多银子,皇帝亲太监而远大臣。

这些年西班牙等外商输入的主要货物,胡椒是主要产品之一,可惜什么东西多了就都贱了,面用东印度公司用胡椒来给股东分红一样,造成了欧洲原来跟金子和丝绸等值的胡椒价格跳水,现在大批胡椒流向大明,迟早会冲垮这里的市场。

所以米柱直接道:“不可以,无论何时,都必须是与黄金等价的东西。”

喜欢明末之伟大舵手请大家收藏:(www.qysc.net)明末之伟大舵手七月书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明末之伟大舵手最新章节 - 明末之伟大舵手全文阅读 - 明末之伟大舵手txt下载 - 英联邦的全部小说 - 明末之伟大舵手 七月书城

猜你喜欢: 全职高手恰似寒光遇骄阳超级神基因同桌凶猛转生眼中的火影世界轮回乐园放开那个女巫从红月开始大主宰回到过去当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