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七月书城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第428章 我们变强了,但也变卷了(求订阅)

第428章 我们变强了,但也变卷了(求订阅) 2/2

第四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

第五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前五位)、一等奖(前四位)……

第六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具有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前进的国际发明专利1项,或者国内发明专利3项;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产生显著经济效益且单项到校转让费30万元的国家发明专利。

后面的第四、五、六种情况和大多数副教授的关系不大,应该是为了那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领域专门设定的情况。

这些条件综合来看,五年副教授是准入门槛,主持国家级基金项目是初步筛选,学术成果的要求反而宽松了不少。

不过,许秋估摸着,要是一个副教授真的五年拿着四篇SCI四区过来评教授,又没有其他特殊之处的话,基本上也不用评了,谁都PK不过。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许秋看了看金登平的学术成果和代表作。

金登平的代表作有三篇,全部都打印了论文第一页,和申请材料放在了一起。

三篇文章中,金登平全部是通讯作者,其中有两篇是ACSAMI,一篇是JMCA。

学术成果一栏中,金登平特意注明了ACSAMI和JMCA都是一区文章,并标出了影响因子,一个是8点多,一个是9点多。

另外还有十一篇文章,影响因子从1到5不等,分区都是SCI二、三、四区的,金登平也均为通讯作者。

加起来,金登平课题组五年一共发了十四篇文章,虽然期刊的档次差了些,但工作量还是有的。

学术成果检查完毕,许秋心里已经大致有了数,继续查看其它方面。

教学情况,金登平每年给本科生上一门课,给研究生上一门课。

他还特别列出了学生对他的教学评估结果,是98分(百分制)。

说起教学评估,魔都综合大学也有教学评估。

而且是在考试出分前,属于强制性的,学生不进行评估就不能查看分数。

大概是怕考生看到自己的F,反手给任课老师打一堆一分(五分制)吧。

魔都综合大学的教学评估,评的还是比较详细的,有十几个度量标准,包括老师有没有每节课都按时到达,课程是否通俗易懂,是不是只在课堂上念PPT等方面。

不过,大多数学生也不会给低分,导致几乎所有老师都是接近5分的。

毕竟,虽然教务处说是老师查不到学生具体给了他几分,但谁知道呢。

这也是国内的传统,人们倾向于给高分。

就比如外卖评分,大众评点评分,要是一个商家的分数低于4分,大概率是这家店真的有问题,小概率是被同行恶意刷了大量差评。

学生培养情况,金登平一共指导了六名本科生做毕业设计,培养了四个硕士研究生,其中两个已经毕业,且都按时毕业,另外两个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许秋估计这个组是比较PUSH的。

一个副教授带着两三个硕士生,平均每年能发三篇文章,而且倒是还都是通讯作者,没有一作,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大多数硕士生,就是像孙沃这样的,憋文章半天憋不出来。

其实,正常硕士生三年能出一两篇SCI文章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

而金登平手下每个硕士生平均都出了三四篇文章,所以真相只有一个,他的学生应该都被榨干了。

另外,金登平还当了四年化学系本科生的辅导员,也是一个加分项。

全部看完一遍,许秋觉得这金登平还是有点东西的,各方面干的都不错,决定给出正面意见。

毕竟许秋和对方也没有什么利害关系,没必要给人家晋升道路增加阻碍。

而且,许秋判断金登平大概率是个草根,不然按照他这些成绩,如果有门路的话,很可能会被提前提拔的。

也不一定要破格提拔,完全可以早早的把他升到五级副教授,这样就不需要干满五年了,只需要干两年。

不过,话说回来,这条道路也确实是给普通人走的。

真正的大佬,根本不会从副教授这里等五年再慢悠悠升上去的。

常规的路子都是国外做几年博后或者访问学者,然后直接走人才引进回国,落地就是带帽子的教授。

比如魏兴思,别看他现在的样子,可能感觉他有点水,但许秋没来之前,魏兴思组里就发过EES这样的顶刊,而且组里的文章最低档次都是ACSAMI。

其实,魏兴思已经是很强的那一拨人了,他看着弱,只是因为有许秋在旁衬托罢了。

学术圈里人和人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就像那些一直待在国内的普通青椒,尤其是现阶段年龄比较大的副教授、讲师,科研方面的潜力多半有限,能够厚积薄发起飞的非常少。

因为把时间再往前推到2000年左右,那个时候国内学术圈竞争很小,如果在那个时候都没能评上教授,基本上他们的科研能力就比较有限了。

换句话说,现在很多年轻副教授的科研水平,是高于一些老教授的,很多年轻讲师的科研水平,也是高于一些老的副教授。

这里只强调科研水平,其他方面则不一定。

许秋观察过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的情况,里面就有几个年老的副教授,包括他的辅导员于强副教授,一个抱着系主任大腿当小老板的副教授,还有一个主要进行教学,以及教实验课程的副教授。

他们每年的科研产出都非常的少,几乎为零。

而且,许秋进入材料系的时候,他们的是副教授,现在四年过去了,还都是副教授,一个都升不上去,估计也就那个挂靠系主任的副教授有些机会吧。

另外,许秋还观察过隔壁化学系的四大院士,其中有三位公示了自己学术履历,这三位中有两位,在博士毕业后或者已经国内任教后,又跑到国外做博后或者访问交流超过四年时间。

其实,也不难理解,现在的院士差不多是在1990-2000年的时候刚刚开始任教职。

而那个时候国内的科研实力比较弱,不足以让他们突破自我,有点类似于灵气稀薄,练功不够快,也难以突破瓶颈,于是就纷纷出去找机会突破了。

有些完成突破的科研工作者选择了回国,然后一路的发展,成为了一代领军人物。

而现在国内的情况,和20年前已经大不相同。

因为有一批批出国取经,又返回国内建设的人,使得国内的科研圈吸收了很多国外的经验,开始慢慢强大起来。

虽然我们依然和头部科研强国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差距正在缩小。

不过,所有的馈赠都是有代价的。

我们变强了,但也变卷了。

喜欢我有科研辅助系统请大家收藏:(www.qysc.net)我有科研辅助系统七月书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最新章节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全文阅读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txt下载 - 肥美的韭菜的全部小说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七月书城

猜你喜欢: 全职高手恰似寒光遇骄阳超级神基因同桌凶猛转生眼中的火影世界轮回乐园放开那个女巫从红月开始大主宰回到过去当富翁